当前位置:首页>工业化工>正文

一村之长之从头再来

时间:2025-09-23作者:生意社阅读:16分类:工业化工

  夏夜暴雨砸在吉兴村村委会的窗玻璃上,噼啪作响。刚被镇领导在会上点名批评的村主任刘长根,独自坐在昏暗的办公室里,盯着墙上那张泛黄的“优秀村集体”奖状出神。那是八年前的荣耀了,如今,村里的土地大片撂荒,年轻人都往外跑,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,村集体账面上只剩下几千块钱。下午的村民代表会上,几个长辈说话毫不客气:“长根,你这村长当的,咱村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啊!”

  这一夜,刘长根没合眼。天蒙蒙亮时,他洗了把脸,做出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——他要从头再来。这个五十岁的汉子,把铺盖卷搬进了村委会那间闲置已久的值班室。

  消息像长了翅膀,村民议论纷纷。“做样子给谁看?”“怕是受了刺激吧?”面对风言风语,刘长根没辩解。他用了整整一个月,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,而是踩着那双磨破边的解放鞋,走遍了全村378户人家。他在张家炕头听养殖的难处,在李家田埂上看水稻的长势,帮王奶奶修好漏雨的灶房,也记下了赵家媳妇关于村里路灯全坏了的抱怨。一本厚厚的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的困难和想法。

  “根子,咱村的问题,根子在人心上。”村里老党员赵老贵的话点醒了他。人心散了,是因为看不到希望。刘长根召集村两委班子,开了几次“诸葛亮会”。大家达成共识:光靠种几亩薄田,吉兴村没有出路。必须发展产业,让土地生出金疙瘩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。

  机会悄然来临。省农科院的专家来邻镇指导,刘长根闻讯赶去,软磨硬泡把专家请到了吉兴村的坡地上。专家抓起一把土捻了捻,又看了看气候条件,肯定地说:“这地方,种传统玉米不行,但特别适合种高附加值的中药材,比如黄芪。”

  希望的火花一闪,却被现实的冷水浇头。村民大会上,一听说要流转土地种药材,而且头两年只有投入没有收益,台下顿时炸了锅。“说得轻巧,赔了算谁的?”“两年不挣钱,我们喝西北风去?”种粮大户孙老倔更是直接拍了桌子:“刘长根,你别瞎折腾!咱祖祖辈辈种粮食,稳当!”

  面对阻力,刘长根没有强行推动。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和几个犹豫的村民,自费跑到外省成功的药材种植基地考察。亲眼看到人家亩产收益是种粮的五六倍,村民的心思活动了。回来路上,孙老倔闷头抽了一路烟,临下车时说了一句:“长根,要是真能成,我那片河滩地,可以试试。”

  最大的难题是启动资金。刘长根跑镇里、找县里,磨破了嘴皮子,终于争取到一笔产业扶持资金,但仍有很大缺口。他一咬牙,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:“乡亲们,机会就这一次。村两委班子带头,我刘长根把城里那套准备给儿子结婚的房子抵押了,凑二十万入股!赚了,是大家的;赔了,先赔我刘长根的!”

  这话掷地有声。会场静了片刻,然后,赵老贵颤巍巍地站起来:“我信长根这回是铁了心要干事,我入股两万!” “我家也入一股!”……信任,在实际行动中开始重新凝聚。

  春天,吉兴村那片荒废多年的坡地上,机器轰鸣,人影忙碌。刘长根和村民一起,清理碎石、平整土地。他晒得黝黑,手上磨出了新茧。药材苗种下后,他几乎长在了地里,跟着技术员学习育苗、施肥、防治病虫害。

  日子在汗水和期盼中流过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第二年夏天,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了基地,嫩绿的药材苗被打得七零八落。站在一片狼藉的田里,不少村民哭了。孙老倔蹲在地头,眼眶通红:“长根,这就是命啊,算了吧……”

  那一晚,村委会的灯又亮了一夜。刘长根把拳头攥得发白,却没有倒下。第二天,他红肿着眼睛,用沙哑的嗓子对聚集过来的村民说:“老天爷考验我们呢!从头再来,不是一句空话!苗子打了,我们补种!钱不够,我再去贷!只要咱们人心不散,这山头,一定能绿起来!”

  他的坚韧感染了大家。补种、护理,乡亲们投入了更大的心血。也许是诚意感动了天地,接下来的风调雨顺,让药材苗茁壮成长。

  第三年秋天,吉兴村的坡地一片丰收景象,粗壮的黄芪带着泥土的芬芳被挖出,经过加工打包,被等候在村口的药材公司货车一车车拉走。算账那天,村委会里挤满了人,当会计念出入股村民的分红数额时,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。孙老倔捏着一叠厚厚的钞票,手有些抖,走到刘长根面前:“长根,叔以前……错看你了。”

  产业的成功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吉兴村的活力之门。村里用赚来的第一笔钱修好了路灯,夜晚的村庄不再漆黑。接着,利用产业资金和争取到的项目,硬化了全村道路,改造了自来水网。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,心气顺了,积极性高了。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流,有的承包土地扩大种植,有的搞起了农家乐和电商,卖村里的药材和土特产。

  又是一个傍晚,刘长根站在村头新建的文化广场边上,看着孩子们嬉戏,老人们悠闲地聊天下棋。夕阳给村庄镀上一层金色。村民赵老贵递给他一支烟:“长根,这村,让你盘活了。”

  刘长根摆摆手没接烟,望着眼前这片熟悉的土地,轻轻地说:“叔,是咱们村,自己从头再来了一回。”他知道,吉兴村的路才刚刚开始,未来还要发展乡村旅游,搞农产品深加工……任务依然艰巨,但他的脚步,从未像现在这样坚定有力。吉兴村的故事,正是一个关于信念、勇气和实干,在新时代乡村沃土上生根发芽的生动缩影。

相关文章:

1.拳击2025-09-28

2.拍得不错2025-09-28

3.甜心先生2025-09-28

4.甜蜜的人生2025-09-28

5.瑟古德2025-09-28

6.球爱咖啡屋2025-09-28

7.琴子2025-09-28

8.玛戈王后2025-09-28